雖然暑假完結,學生們都已經開學,但沒法離港的假期,相信大家都覺得總差一點點。疫情以來,朋友間的話題總有意無意就會提到可以出外旅行的好日子,到內地欣賞山水文化、到日本泡溫泉吃魚生、在美國的公路馳騁……數之不盡的美好回憶。特別是現時的社交平台,經常會彈出提示,提醒著你的當年今日,某時某刻與舊同學聚會的笑臉、被雪山環抱的壯麗、有親朋離世的哀悼,牽動著我們今日的情緒。
我們都愛看過去,因為都是實實在在發生了的事情,特別是自己親歷其境的過去,更是非常明確、不需憑空想像,好的壞的特別的平淡的,都可以信手拈來。在孤單、失意時,細味過去的動人故事,的確可以成為支持著我們活下去的動力,就像出外旅行的經歷與期盼,讓我們繼續戴著口罩對抗疫情。然而這些過去,其實也同時是困著我們裹足不前的制肘。
好的過去,我們想「照板煮碗」,用相同的方法再次經歷,怎料時代更替,遊戲玩法已經轉變。就像依舊想單靠大學學位、不去認知未來職業特性和發展需要,隨意尋覓自己的人生事業,註定是緣木求魚。壞的過去更危險,我們經常擔心錯過的事會再次發生,保護機制啟動後會將相關的事情判別成危險因素,從而不敢再次觸碰,就這樣以重重枷鎖轄制了自己的可能性。最常見於小時候受某動物的驚嚇或傷害,自此就抗拒與該物種再次接觸,認定那是邪惡之物。最可怕的是有些只是別人的經歷或杜撰的故事,但人很容易代入其中,不加驗證就信以為真,認為在自己也會成為受害者。
科學界、心理學界等已不少研究,指這些情況可能是大腦的運作及保護機制,當然也牽涉後天養成的思維習慣。雖然如此,是否要作繭自縛、活在過去的陰影,就視乎你是否願意靠自己的努力創造不一樣的未來,將原因經過結果的關係在大腦中重新連結。雨天可以是令人生厭,也可以是浪漫的。
所以,生涯規劃中有一個指導性的原則,就是「以未來為本」“Future-Oriented",因為過去已定,未來才可以改變,憑著我們的預想、靠著我們雙手逐步實現。在協助的過程中,我們對過去充分的抒發、分析、總結,為的都是讓未來有更好的規劃,當中需要持續不懈的提升和提醒。我們協會的生涯規劃發展師(LPDF)認證課程下一班已接受大家報名,繼續支持大家說到、做到。
作者:Matthew
過去十年從事青年教育工作,香港生涯規劃協會總監、全球職涯發展師(GCDF)、國際認證職涯服務規劃師(CCSP)、香港生涯規劃發展師認證課程培訓師(HKLPDFi)
Commentaires